近年来,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发现,现在教育的趋势已经发生变化,从小学开始,各科的题目就已经非常灵活了,初高中的学习趋势更是新一轮筛选人才的过程。众多科目中,数学一直是令很多孩子和父母头痛的存在。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“畏难情绪”和“理解障碍”。无论是抽象的概念、复杂的应用题,还是逻辑推理题,孩子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,家长也尝尝抱怨题目超纲太难了!于是,题海战术的课外班出现了,但几轮过来就会发现治标不治本,提高的分数有限,孩子反而更加厌烦数学学科。

一、数学差的几大原因:
其实,孩子数学学习吃力的原因要追溯到孩子的早期培养。看看以下这些原因你中了几条。
1,早期教育里的“玩”和“学”是对立的吗?
很多家长觉得早期教育应该多玩,数学学习是学习的事儿,觉得数学很枯燥,不适合小朋友。这种想法没看到“玩中学”的好处,没意识到数学启蒙其实可以通过游戏、故事和互动这些有趣的方式来进行。
2,数学启蒙的误区
很多家长觉得数学启蒙就是教孩子数数或者加减法,忽略了数感、逻辑思维、空间感知这些更基础的数学能力。这种狭隘的看法让数学启蒙变成了死记硬背和计算,没看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用处。
3,社会上教育的落后
市场上更看重艺术、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,数学教育常常被放在一边。早期教育机构可能没有专业的数学启蒙老师和课程设计,导致数学教育没成为核心教学内容。
4,家长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误解
很多家长不了解小朋友在早期的认知发展特点,觉得孩子太小,理解不了数学概念。实际上,小朋友在2-6岁期间是数感、空间感知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,错过了这个阶段,以后学数学可能会遇到困难。
二,当下的考题实况分析
接下来想和大家共同分析当下数学考试题目中的普遍题型,深度分析一下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“数学难”的问题,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呢?
通过对近25年小学生数学试卷的分析,可以大概总结出以下常见题型:
1. 基础运算题:加减乘除、分数、小数计算。
2. 应用题:购物、分配、时间、测量等生活场景题。
3. 图形与空间题:几何图形识别、对称、角度计算等。
4. 逻辑推理题:找规律、排列组合、表格题、简单推理题。
这些题型不仅考查孩子的计算能力,还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、空间概念、读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。
这是最近反馈声很大的深圳南山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试卷,其题目灵活综合。试卷不仅仅是考察计算能力,还需要将图形转化为数字,一下子击中了很多学生“抽象概念理解困难”的命门。

这需要学生把图形和数字在脑海中对应起来,这就需要具备抽象和具象在脑海中来回转换的能力。
这道题则是把数学的运用场景化,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常识,考查几何图形、对称、角度等关于集合和空间的知识点。
还有表格题也是数学试卷中必考的一种题型。这需要学生掌握分析能力,逻辑推理能力,从表格准确的梳理关键信息。
其实这也是一道具象转为抽象的题目,又增加了一些复杂的运算。而最重要的还是审题,算法虽然非常简单,但是却让很多学生懵了圈,这么多的字,到底在说什么?看到字就头疼,被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。
三、学好数学的奥秘是什么?
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机械练习,忽视了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培养,导致学习效果不佳。要从根本上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动性,作为父母,一定要提升高度,找对路,将数学启蒙重视起来
那么可以试试以故事为切入点,利用孩子喜爱的绘本与数感培养间的密切关联性,进行数学启蒙。数感是指对数字、数量关系、运算及其实际意义的直观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。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,尤其在儿童早期教育中,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。数学绘本启蒙通过图画、故事和互动,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、生活化,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。

慧童阅读书房蛇年上新课!适合5-8岁儿童,分3阶36个主题,通过获奖数学绘本,将计算、图形、测量、分类、规律等五大数学概念融入生动故事与趣味游戏中,全面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,为小学成为数学学霸奠定基础!
1,从具体到抽象,降低理解难度
绘本通过生动的图画和故事情节,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。例如,分数可以通过《各国的早餐》这一绘本直观展示,通过图形的阴影轻松理解。这与试卷中的分数计算、几何图形题直接相关,帮助孩子从具体事物中理解抽象概念。
2,多感官参与,强化数感与计算能力
绘本通过视觉(图画)、听觉(朗读)和触觉(翻页)等多感官体验,帮助孩子建立数感。例如,在绘本故事《插岘岭》中,通过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帮助孩子理解加减的概念,直观的感受多与少,轻松理解简单运算的底层逻辑。
这与试卷中的基础运算题直接相关,帮助孩子快速提升计算能力。
3,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
绘本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孩子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。例如,《避开恶猫的方法》通过幽默风趣的故事让孩子熟悉表格,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这与试卷中的逻辑推理题考查目标一致,帮助孩子学会总结性、系统性思考。

4,实际应用与生活联系
选取绘本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,比如“分蛋糕”“数玩具”“看时间”等。对应考试中很多源于生活中的问题,如测量,时间、角度,面积,甚至是一些文学常识。数感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。绘本通过生活化的场景,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的实用性,从而增强数感、空间感、逻辑推理、抽象思维过渡等各项能力。

5,情境化学习,提升应用能力
绘本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场景,将数学问题融入日常生活。这与试卷中的应用题高度契合,先理解故事、避开干扰信息,掌握题干要求,帮助孩子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。

绘本故事以儿童为本位,故事和角色都分外有趣,没有不爱听故事和看图画的孩子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绘本中的数学秘密,做好数学兴趣启蒙,帮助孩子从“怕数学”到“爱数学”,提高数学学习内驱力,为今后的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